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家庭医药》 > 2018年第11期
编号:13269905
都是抗栓药,为何使用不一样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11月1日 《家庭医药》 2018年第11期
     【生活实例】

    年初,老张突发脑梗塞。治疗期间,医生发现他存在“心房颤动”。医生推测,这可能是引起老张脑梗塞的元凶。经过神经内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共同会诊,建议老张使用抗凝剂治疗。老张很疑惑地问医生:“我已经在使用抗凝剂,为什么还要用?”原来老张一直在使用阿司匹林,他误将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当成“抗凝剂”了。

    实际上,尽管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的最终目的都是防止血栓形成,但两者并不一样。

    临床上常用的抗血栓药主要包括抗凝血药、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(纤维蛋白溶解药)3类。血栓的形成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由于疾病病理生理变化,造成血流缓慢或停滞,引起纤维蛋白凝固、血栓形成,这种类型的血栓多发生于静脉系统;另一种则因血管内皮受损,血小板发生黏附、聚集和形成血小板栓子,这种类型的血栓多发生在动脉系统(有内皮受损)。对于前者,可用抗凝血药防治;对于后者,则可用抗血小板药。也就是说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3612 字符